四万亿弊端,四万亿刺激是哪一年
现在产能过剩现象非常普遍。钢铁行业产能统计为12.5亿吨。去年产量7亿吨,出口1亿吨。煤炭行业统计产能57亿吨。去年实际产量为36亿吨。产能过剩20亿吨。这两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都非常低。当时决策层做出了以4万亿元投资为代表的一系列宏观决策,调动了政策资源、财力资源,包括金融资源。核心是4万亿元投资,所以经济没有下滑。国家制定了去产能指标。一是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1亿吨,力争达到1.5亿吨;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5亿吨。
如果按照100万亿元以上计算,解决社保资金缺口大约需要15万亿元。我觉得这个判断应该是我们决策者一个非常新的判断。这是影响我们宏观政策决策的前提,很多政策的调整都会和以前不一样。从决策层面看,与往年相比,2016年的宏观决策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。实践证明,四万亿投资确实避免了当时的经济危机,使我们的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。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。
1、四万亿决策
事实上,以4万亿元投资为代表的宏观经济决策,只是推迟了经济下行趋势的起点。有三种口径。一是今年营业税改革将提高税率5000亿加上其他减税措施;占全年的三分之二,也就是5000亿乘以三分之二。该项目仍在处理中,并正在进行额外投资;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,一年内享受中央财政贴息200亿元、两年内400亿元,带动技术改造投资1.07万亿元。
这一判断是决策者作出的非常新的判断,是宏观政策决策的前提。很多政策都会有与以往不同的调整。 2008年的7万亿投资计划与2008年的4万亿投资计划有何不同?我现在的态度不是讨论宏观税负的水平,而是落实决策者做出的减税降费的决定。因此,2012年以来,解决产能过剩成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一大焦点。如果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要减少5000亿,如果社保缴费减少120到3000亿,中国的宏观税负会高还是不会?
当时决策层采取了以4万亿元投资为代表的一系列宏观决策,调动政策资源、财政资源包括金融资源,所以经济没有下滑。不过这个意见没有被采纳,因为这些国家可能会出现政变或者其他问题,把钱贷出去风险很大。国内投资4万亿元是风险最小的。关于这两个指标,有一个专家的评价我是非常同意的。首先,这个指标确实不高。 57亿吨煤炭产能,去年开采了30亿多吨,仅5亿吨并不算多。
事实上,以4万亿投资为代表的宏观决策,只是推迟了经济下行趋势的起点。第三,无论是4万亿还是10万亿,最大的问题不是钱本身有没有效益,也不是投资有多少效益。而是这种做法正在扩大国家自身的资产负债表,并对整个体系造成风险。病毒的传播会恶化该国的信用体系,并会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等,由此带来的经济风险和经济后果与这项投资的回报相权衡。